close

鄭秀玲拿來恐嚇不懂經濟學的民眾與學生的一大方式就是假設如果中國企業來台灣,中國企業就可以利用資金優勢讓中小企業破產。我先COPY鄭秀玲的說法如下。

2013.07.25 版本 13

例如23頁第三點,

我們全面開放之下,中國企業(尤其是其政府操控的國營企業)將夾帶雄厚資金,以「一條龍」型式,整合其上、中、下游業者來台經營,我數十萬中小企業將全數被打趴,成為此協議的受害者。

例如23頁第一與第二點,

我國服務業約有93.5萬家,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就占86%;且相較美、日平均每家企業員工15人及8.6人,我國只有4.2人,顯示台灣服務業大都是微型企業。” “台灣與中國的語言共通、距離又近,經濟規模及勞動條件卻相差甚大,面臨中國龐大資金、低成本的競爭,將對我國的整體就業市場、薪資所得帶來不利影響,衝擊遠遠大於其他國家。

例如28頁第二點,

至於技術上無法跨境服務,一定要來我國設立商業據點的中國業者,因語言文化相近、資金充裕,將嚴重威脅本地的弱勢產業,如美容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等,進而引發倒閉潮,造成大量失業。

例如29頁第三點,

我國出版業多為中小企業,而中國則多為大型國營企業,開放結果,我出版業將立刻面對極不平等的競爭,進而被中方壟斷整個出版產業。政府卻沒有對我廠商有任何保護,也沒有任何應對措施,無異於協助中方廠商併購或是消滅我出版業,實在十分失職。

鄭秀玲的類似說法不勝枚舉任何學過大一經濟學的讀者應該都還記得傳統經濟學課本中有很多章節在標榜自由市場經濟的種種好處。理論上,在大多數的產業中,自由市場會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彼此競爭與共存。廠商間的競爭會使得價格下降,產品品質上升,消費者會得利。同時廠商的生產過程也因為競爭變得更有效率,也因此自由市場是最好的市場制度。換言之,在大多數的產業中,大企業沒有特別的優勢,一條龍(垂直整合)也沒有特別的優勢。要不然你會看到所有的產業都只有少數寡佔企業跟很多產業都是一條龍的經營方式。

我想縱使鄭秀玲從來沒有發表學術論文在A級期刊中,她起碼明白上述自由市場經濟的基本好處。那她為什麼還會直接假設只要中國企業來台灣,靠著資金優勢就可以讓數十萬台灣中小企業都會倒閉? 以前台灣自豪的中小企業體制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攻城掠地甚至打敗美日的企業,為什麼反而在自己家的主場上變得如此的不堪一擊?

經濟學有很多子領域。筆者可以歸類為產業經濟學家。我猜很多比較細的產業經濟學的知識鄭秀玲是真的不知道而不是刻意欺騙社會大眾。在產業經濟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確實是規模經濟規模經濟的定義簡單的說就是在某些特定產業中,大型的企業確實對小型企業有競爭優勢。如果規模經濟夠強,大企業可以吃掉或是打垮所有的小企業而變成獨佔企業。各式各樣的規模經濟的成因是產業經濟學家學術研究的議題。尤其是美式企業更是在乎如何創造規模經濟的有利因素跟利用規模經濟來賺更多錢。這是因為美國自身就有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很多美國企業的策略就是靠資本市場籌資快速擴充先拿下美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再利用規模經濟稱霸世界。

鄭秀玲提及的一條龍的學術名詞是垂直整合,同樣的,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垂直整合,甚至現代的產業結構通常是偏向專業分工的。本文專注討論大規模經濟,因為垂直整合的利弊得失更艱澀枯燥。

規模經濟並不存在所有的產業中,很多產業是對大公司很不利或是沒有利的。想要知道哪些產業適合大企業或是哪些產業適合小企業也很容易,你只要看看那一個產業在每一個國家內的廠商有幾家就知道答案了,廠商越多就代表對大企業其實是不利的。筆者的專業是資管系,平常教授的科目環繞軟體業,科技業與電子商務產業競爭,這些產業都是有相當大規模經濟的產業。最極端的例子是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跟微軟的辦公室軟體。這兩項產品是在全世界都是近乎獨佔,縱使使用者可以說是怨聲載道。

相對的,生活中常見的傳統產業通常是沒有規模經濟的,比方說鄭秀玲系主任最熟悉的美容美髮業就是對大公司不利的產業。因為美容美髮業的客人最在乎的幾個要素有(1)價格(2)造型師的手藝(3)造型師跟客人間的人際關係(4)美容院的硬體設施。除了(4)之外,連鎖髮廊對小髮廊的優勢很少。為什麼呢? 因為造型師可以脫離連鎖髮廊自己開小工作室。所以要素(2)(3)會一模一樣。通常(1)也會比較便宜而對小髮廊有利,因為連鎖店會跟造型師拆帳,所以造型師獨立成立個人工作室後可以給客人更好的價錢。也因此全世界的美容業沒有變成寡佔。反而通常都是有幾百幾千家小工作室。

另外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沒有規模經濟的產業是餐廳餐飲業。因為不同的消費者會喜歡不同的價位區間,不同的裝潢風格,不同國家的料理等等。不光不同消費者的偏好不同,同一個消費者也不會每天去吃同一家餐廳,同一個消費者自己就會想要不同類型的餐廳輪著吃。所以餐飲業通常小餐廳是幾千幾萬家的林立。所以縱使是王品也要成立十多個品牌而不是光靠一個王品牛排打天下。王品再好也拿不下太多的市場佔有率。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連鎖餐飲是麥當勞,你可以想想麥當勞進入台灣後對台灣人的利弊得失?另一個大型連鎖是星巴克,同樣的你也可以台灣開放星巴克後的利弊得失。我相信有些不好吃的台灣小餐廳小咖啡廳確實受到排擠因此倒了,但是不好吃的餐廳被好吃的餐廳取代是典型的自由市場的好處。同時台灣的就業機會增加(全職工讀的工作機會多很多),很多消費者樂呵呵的成為麥當勞星巴克的忠實客戶得到的幸福感。間接好處包括台灣的餐廳受到麥當勞星巴克的刺激而創新出屬於在地風格的類似餐廳來競爭。最大壞處其實可能是麥當勞會從台灣賺走一些錢匯回美國母公司,但是麥當勞也會向台灣政府繳一些稅。這些就是自由貿易的利弊得失。

筆者同意有些產業有大規模效應跟大陸廠商可以利用大規模效應來贏過台灣的中小企業。政府對於這些產業應該漸進開放與引導業者轉行業轉型或是補貼他們的損害。對於這些產業的利益受損,相對應的我們政府應該要爭取到大陸對應的合理讓利。雙方互換有優勢的產業開放後互利就是自由貿易的利益的真諦。

有大規模效應的到底是哪些產業呢? 這部分就越來越像是在上枯燥乏味的經濟學的課程了。筆者簡要的摘錄以下的產業特性。(1)RD或是廣告的成本很重要,換言之RD跟廣告的效果對那個產業的銷售而言很重要。因為大廠商可以花上億RD跟打廣告,反正他也會賣數億件產品,平均成本攤下來就很低。比方說HTC一直唉唉叫行銷成本比不過三星,對HTC而言請鋼鐵人代言就像從身上割一大塊肉一樣痛。對三星蘋果而言花類似的代言費就像零錢掉地上懶得撿。(2)任何其他固定成本,例如要花很多錢建置基地台的電信業或是需要建置配銷貨通路的通路業。(3) 大公司可以靠壓榨供應商取得低價成本的原料。 (4) “網路效應。使用很多科技產品的時候,消費者會很關心有多少人已經使用那個產品,這個特性就稱為網路效應。這是為什麼臉書幾乎是獨占。EBAY或是Yahoo拍賣等拍賣網站在很多國家是獨占。LINE或是微博等產品在很多國家也是擁有超高市占率。 (5) 消費者的偏好一致性要高一點。定義上來說大多數的消費者只會在乎產品價格或是使用者人數,消費者不會在乎品牌或是產品的設計。餐廳,流行服飾等產業的消費偏好一致性就很低。最後我要提醒的是有不少規模經濟是有國界的。比方說生產鏈與配銷通路都有國界。所以AMAZONWALMART再厲害也只在美國境內厲害

最後,我們可以來看看鄭秀玲提及的產業到底哪些是有規模經濟。同時大家也不要忘了有些產業台灣才是大規模。比方說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台積電跟鴻海都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大規模經濟產業。尤其鴻海更是把一條龍經營方式發揮到極致。甚至鴻海可以說是全世界用一條龍這招用的最好的集團。可是我也奇怪中共怎麼沒有用鄭主任說的潛規則來打壓鴻海?

1.美容美髮: 前文已解釋無規模經濟

2.汽車維修: 筆者不開車所以不了解這個產業的消費者特性。如果消費者只在乎價格,大型連鎖店應該有優勢。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的汽車維修沒有被大規模連鎖企業寡占?可能大部分客人去原廠修,少部分去小廠修是因為有地利或是人情的理由吧?

3.印刷業: 小印刷廠林立可以說是規模經濟不大的經濟。除非是高品質高階列印才對大廠比較有利。我不熟印刷界的實務。據我所知印刷廠生意也是靠人情跟長期合作關係。印刷業也有很高的客製化要求與客製化的交貨期。這兩點都不利大廠。

4.出版業:就筆者所知,服貿並沒有開放出版業,這是鄭主任的繆誤又一例。就算是有,出版社的規模經濟有限。證據是出版社林立。規模經濟主要來自於通路跟行銷。在網路年代,有更多網路出版通路而使得出版業更多元化。在台灣要靠控制出版社而控制言論自由幾乎不可能。就比方說太陽花學運學生用PTT跟FB宣傳也是一例。

5.批發零售: 一般而言這是有規模經濟的產業。美國有名的WALMART就是靠規模經濟建立對供應商的議價權取得低價商品,再把成本優勢反映在價格上嘉惠消費者而賺進大把銀子。台灣近年流行的好市多 家樂福 大潤發等賣場的觀念一模一樣。 簡單的說,批發業與通路業是有規模經濟的產業。

6.出版通路: 出版通路也會有規模效應,尤其是網路書店的規模效應會更明顯。例子就是美國亞馬遜近七成的市占率。亞馬遜在美國可以花大錢建高品質網站,取得低成本的書籍,在電視上打廣告,甚至於去年宣布正在研究用無人遙控小飛機送貨(筆者覺得是行銷手法當玩笑聽聽就好)。在商言商,博客來有可能打不贏對岸的網路書店。但是如果對岸的網路書店真的因為有政治顧忌所以很多書不能賣,反而會給博客來一個生存的空間:消費者要買政治相關書籍可以到博客來買。至於實體書店例如金石堂或是誠品根本就不好賺錢。沒有政治目的的話我相信一家大陸廠商都不會進來台灣因為金石堂跟誠品就已經在比賽賠錢了。有政治目的來開書店台灣消費者就會進店買書嗎? 這就留給大家自己去猜測與判斷。最後, 誠品的複合式經營是一個有趣的藍海策略,中國市場有可能可以提供誠品一個廣闊的成長與股價想像空間。

7.金融: 金融業在各國大多是寡占。也證明了金融業有一定的規模經濟。金融業是重要產業也是黃金大錢產業。所以服貿開放也小心翼翼的限制條款不少。筆者對條款細節了解有限,因此不多加評論。我肯定有不少我財金所的朋友都很期待大陸開放。有空我會好好研究後再評論。

 

arrow
arrow

    黃克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