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的台星GDP對比的表格可以拿來反駁最近一些名人對於出口不重要的言論。 比方說不懂經濟學的網路名嘴彭明輝三番兩次說內需市場比較重要跟內需佔 GDP 90%,彭明輝並且據此來說出口不重要,FTA不重要。 關於他的相關說法就舉至少兩例: 參見彭明輝的沒有大陸,行嗎?服貿:藥到命除的處方 而其實彭明輝的內需9成說言論是來自於劉憶如在2013年底在中國時報台灣經濟深陷3個過度窘境的文章。 劉憶如就直接是我以前念財金系所的老師了。 甚至我的總體經濟學啟蒙老師可以算是劉憶如。 不過我不同意她那篇文章關於台灣太過仰賴外銷跟太過仰賴電子業的說法。 電子業的集中度我很有興趣談跟我會另外寫一篇。 這邊我們有客觀數據先來看看台灣的GDP是不是太過仰賴出口或是消費。

 

 

台灣 (NTD百萬)

新加坡 (NTD百萬, 匯率1:24)

C 消費

$8,667,092

59.51%

$3,411,026

39.18%

I 投資

$2,805,239

19.26%

$917,258

10.54%

G 政府支出

$1,727,727

11.86%

$2,330,623

26.77%

X 出口

$10,628,789

72.98%

$17,004,809

195.31%

M 進口

$9,264,605

63.61%

$14,957,018

171.79%

名目GDP

$14,564,242

 

$8,706,698

 

淨出口

$1,364,184

9.37%

$2,047,790

23.52%

 

劉憶如原來的文章中所說的9成內需市場有誇大之嫌。 她的算法是C+I+G除以GDP 照這種算法,如果進口比出口多的時候不是內需還超過100%哩。 而且觀念上政府支出與投資兩項,跟內需市場是不同的概念。 這跟一般常理上的內需市場會當成是消費這一項來計算(C/GDP)不同。 她原文不算有錯因為她有明確的說她就是要這樣算。 然後之後她再作其她推論。 不過之後每次被彭明輝引用就只剩下台灣的內需比出口重要很多因為內需占9成。但是台灣出口值比內需值還要大耶? 而且其實只要對比新加坡的GDP就可以發現其實台灣的內需市場相對比重已經偏高。 台灣的經濟體基本上比新加坡大四倍但是進出口的表現比起來差遠了。 至少從這個表格來看,如果台灣要變成跟新加坡一樣有錢應該做的事情是改善出口而不是擴大內需,不是嗎?

接下來我們談談內需(C+I+G)理論上為什麼沒有出口重要。

1. 拿出口跟消費相比,出口才是真的賺到錢。

一個簡單的例子想像宏達電作出了一支可以賣1萬台幣的手機(材料成本先忽略)。那隻手機如果賣到國外就算出口,賣到台灣之內就是內需。在GDP記帳上兩者直接的會計效果是一樣的。前者是出口多一萬,後者是消費多一萬。不一樣的是手機出口的話台灣整體而言會多一萬元(宏達電多一萬元收入跟少掉一支手機)。但是如果是內需的話台灣實質上一毛錢也沒有多,多的其實只是一支手機(某人付了一萬給宏達電換來一支手機)。間接效果出口也是贏,因為出口的話台灣總體財富會多一萬,只要那一萬賺來後花在台灣島內,GDP還會透過宏達電員工的消費乘數效果再增加。但是如果是內需,有人因為把一萬拿去買手機了,所以會排擠其他的消費支出造成抵銷掉一部分的宏達電員工的消費乘數效果。

我們可以換一個更極端的例子讓讀者體會消費跟出口的差異。 如果我們討論的商品是高級水果,出口的話台灣的財富會增加。 內銷的話就是水果被某個消費者吃掉了但是台灣人的總財富是一樣的。 我們最終換到的是消費者吃掉水果的幸福感。 台灣其實一毛錢也沒多賺到。

在此我要強調的是內需通常衡量到的是消費的幸福感。 消費量不等於財富的累積。 出口賺到的錢才會是財富的累積。 以前面的水果為例,如果是有錢人買高級水果給狗吃,台灣增加的是狗吃水果的幸福感跟一坨狗屎,也就是說最後什麼鬼都沒賺到。 但是如果是外國有錢人向台灣買水果給狗吃,台灣的果農就真的會賺到外匯,是外國人多出一坨狗屎。

2. GDP中沒有分辨消費與浪費

所以接續我們討論的第一點。 消費那一項到底多重要也取決跟人民花錢到底是有意義的改善生活品質的必要消費或是浪費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如果只賺錢而不花錢顯然也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 消費才能讓人民得到辛苦工作的滿足感。 但是如果是浪費,那就其實是對社會有負面效果的消費。 資本主義的缺點是貧富不均。 通常國家越富有貧富不均也會越來越嚴重。 而富人的消費很容易就是浪費的行為。 所以如果經濟成長的來源是奢侈品的增加,就像我那個買高級水果給狗吃的例子一樣,其實對國家實質的財富累積是有負面影響的。

GDP的計算其實是盲目到好笑的。 比方說如果不幸發生天災讓101垮掉,然後我們重新蓋一座101的話,其實GDP是會成長的。 所以每次任何一國有天災,重建都會使GDP成長。 更好笑的是如果我們自己花錢把101打掉再重建,那照現行GDP的算法會比天災垮掉重建的GDP貢獻還要多。

3. 政府支出與投資可能造成負的財富效果

對應的,其實政府支出與投資可能是高報酬率的投資也可能是變成浪費。 另一個GDP的笑話是,如果我們給馬英九加薪,每加一萬台灣的政府支出就多一萬,而且GDP也會多一萬。 所以直接給馬英九加薪就可以讓經濟成長囉! 這我當然是開玩笑的也是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政府支出可能是有意義的投資也可能是沒意義的浪費。 就像新加坡政府蓋了很多重大建設吸引觀光客為國家賺了不少錢。那些G或是I都是很正確的政策。可是如果台灣的政府支出是蚊子館,投資DRAM廠跟面板廠等賠錢貨,那就是政府支出或是投資越多賠越多。可是相對的如果是出口這一項,基本上就是台灣的"營收(Revenue)"是多多益善囉!

4. 進口的負的財富效果

GDP的計算中有一項是負的進口。進口大略有三個可能。(1)進口有可能是進口原料後我們加工變成出口。這部分是我們只要有做出口貿易生意就無法避免的"成本"。(2)進口也可能是生產設備等等"投資設備",這部份就是回到財務管理投資學上頭看看那一項投資到底會不會為台灣賺錢? 基本上我們還是可以假設有投資就是好事情。(3)進口也可能是純消費。也許我有點傾向保護主義者,我會覺得這一部分更容易出現浪費跟政府要想辦法減少進口"浪費品"。比方說回到一萬元手機的例子,如果某位台灣消費者買的不是HTC而是三星手機。那台灣明顯就比例子一更慘了,台灣的財富跟GDP都下降了一萬元換來了一支三星手機。當然大家會說三星手機比較好用啊! 這我也不反對。幾乎每次我換手機都基於愛台灣的心會在店裡拿起HTC比一比。但是每一次我都還是把太貴了的HTC輕輕放回去然後買別的牌子。所以我不會說手機是浪費品

我心中的浪費品就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名牌服飾名表名車等有錢人才會買的奢侈品。如果有錢人把花在那些東西上的錢直接捐給需要幫助的台灣窮人來"炫耀自己的財富",台灣會比現狀好很多。有機會我也會專文討論奢侈品。我印象中最深跟最近一次例子是大概兩三年前我回台灣去光華商場幫家裏買了一台新的華碩桌上型電腦跟一台HP的"高檔新型雲端列表機"。全部大概才花了2-3萬台幣。我正在快樂裝起電腦跟讚嘆科技的進步時,電視上傳來女人我最大的節目片段。林國基在炫耀他胸前一朵LV的紅色胸花。那朵醜的要死的花居然比我的電腦跟印表機加起來都貴!  做那朵爛花要什麼技術? 台灣就是員工辛辛苦苦做一堆電子產品大部分的利潤都被老闆賺走。然後老闆的大老婆小老婆都拿去買法國人的那些鬼玩意兒在國際貿易上就變成我們拿一台電腦換一朵醜的要死的紅胸花。那當然台灣人會工時長又薪水低囉! 做那朵花不用念大學,大概只要一個師傅,也不用什麼成本。法國人當然可以一天工作一點點時間還比台灣人有錢囉!

總結:

相對應於出口通常就等於收入,希望這篇文章能讓讀者相信出口的本質跟消費是很不一樣的。 台灣是一個中小型的經濟體。 我們內需市場大也大不到哪裡去。 台灣不是中國美國印度等擁有數億人口的國家。 不要再妄想擴大內需可以幫台灣累積財富了!!! 有意義的擴大內需可以改善台灣人民的生活但是不會讓台灣整體的財富累積快速增加的。如果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已經高到一定程度 (或是說那些台灣有錢家庭)還增加消費那些多出來的消費也是沒有意義的浪費那樣的GDP成長也只是紙上富貴而已。

arrow
arrow

    黃克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